紐約時報最佳作家之一、並在世界各地裝備眾人的提姆凱勒(Timothy Keller)牧師,透過使徒行傳8章1-25節,強調了初代教會宣教事工的四大特質;本文將就「有機化」的特質,來幫助我們思想神對世代的心意。
使徒行傳旨在記錄早期基督徒初代教會的歷史,使徒行傳讓我們瞭解基督教會的面貌、生命與權能,今天我們從使徒行傳第8章開始探討。使徒行傳8章揭開新的序曲,使徒行傳的綱要,從一開始耶穌基督就明說了,耶穌在升天之前,招聚門徒,祂囑咐門徒將福音從耶路撒冷傳至撒馬利亞,再傳至地極,這就是總綱。
福音並非專屬單一的個人、群體、城市或族群,福音乃為拯救世人,必須不斷外傳。「撒馬利亞」與「直到地極」表示福音跨越文化與地域藩籬,在司提反遭受迫害、殉道之前,基督徒集中在耶路撒冷,使徒行傳1至7章泰半描述教會在猶太地,在耶路撒冷的發展,如今因為大遭逼迫,基督徒被差遣各地。拉丁文missio意指「蒙差遣」,也就是英文「宣教」的字源。
終於到了使徒行傳8章,教會終於實踐耶穌的囑咐,成為宣教的教會。從使徒行傳8章開始,我們首次看見福音傳向外邦人,「撒馬利亞」屬於外邦人地區。因此,這段經文讓我們要問初代教會如何外傳福音?初代教會如何宣教?有何特質?
耶穌囑咐他們將福音傳至地極,這是怎麼樣的事工?初代教會的宣教事工具有有機化、都會化、體現真理、傳揚福音的特質。這些是什麼樣的特質?我們會逐一的來探討。在本文中,我們先來討論「有機化的宣教事工」。
每個基督徒都是「服事的提供者」
用「有機化」來形容,有點特異。使徒行傳8章1節指出,逼迫爆發後,「除了使徒以外」,門徒都分散各處,只有使徒們,教會的最高領袖留在耶路撒冷,門徒都分散各處。
使徒行傳8章4節指出很重要的一件事,「那些分散的人」,除了使徒以外的所有基督徒,「往各處去傳道」,一般人想到「傳道」,就聯想到牧師、傳道人向一大群人講道的印象,但8章4節「傳道」的原文Euaggelizo裡,並沒有「公開演講」的意思,而是「傳福音」的意思,這裡說每一個基督徒,除了全職的使徒以外,眾門徒帶著使人重生的基督福音,不斷向人宣講、談論、實踐、提供解答等等,基督徒不是「事工的消費者」,乃是「服事的提供者」,他們「往各處去傳道」。
跳脫傳統的新事
為何要用「有機化」來形容?讓我們從聖經來作更多的了解。一方面,使徒留在耶路撒冷,那麼是誰提議將福音傳至撒馬利亞?向外邦人傳福音,在當時可謂跳脫傳統的新事一樁,這是誰的主意?似乎不是高層使徒的意思,是腓利的意思。使徒行傳8章很有意思,乍看之下,令人納悶,因為從8章14節開始,撒馬利亞人愈發信從福音,使徒還奉差遣前往撒馬利亞,「使徒在耶路撒冷聽見撒馬利亞人領受了神的道,就打發彼得、約翰往他們那裡去,兩個人到了,就為他們禱告,要叫他們受聖靈。」(徒8:14-15)
「因為聖靈還沒有降在他們身上」「他們只奉主耶穌的名受了洗」,這一點相當突出,甚至獨特。若有人信而受洗,根據他處記載,多半也受聖靈,但這裡為何如此發展?因為這是教會史的重大突破,教會首度服事外邦人。
使徒提供穩定、驗證與合一的努力
雖然是腓利起頭到撒馬利亞傳福音,但使徒仍須從耶路撒冷前來,為什麼?使徒是基督親自訓練過的人,耶穌親自領他們進入真理,使徒有責任前來確認撒馬利亞人是真的信了福音。有位解經家對使徒行傳作出註解,使徒提供穩定、驗證與合一的努力,確保自發性的宣教事工在新的地區有正確發展,這話意義重大。
容我解釋,一方面,這是個運動,基督教會不是由上往下的官僚體制,並非只有上層者能作決策,而其餘的人只能被動聽從。是誰提議到撒馬利亞的?不是使徒吧!這不是他們的命令,眾門徒自己「往各處去傳道」。但這不表示各人能任意而行,因為教會必須持守真理,使徒到來就是為了確認這一點。神之所以等使徒來,才澆灌聖靈,一個原因是讓使徒負責這服事,因為這是個充滿活力的新運動,不是由上往下的命令執行。
福音外傳的運動與活力,都從基層草根而來,是眾門徒掀起的。但這運動仍具有合一性,不是任憑各人的無政府狀態,使徒前來為確保真理獲得遵行,有點像今天的認證單位,確保基督徒的運動屬乎基督、本於真理。
宣揚真理的有機化
有位解經家這麼註釋,各位瞭解箇中的動力學嗎?真理顯揚,卻也充滿動力,不能憑各人任意而行,但也不是等總部發號施令。初代教會就是這麼充滿動力,完全有機化、充滿生命力。
解經家說,基督徒在耶路撒冷顯然受著大有恩膏、權能的使徒領導,但相對地也較為被動,他們可能只是帶朋友到耶路撒冷教會聽很棒的講道;但當門徒必須離開領袖而四散,他們便鼓起勇氣向人傳福音,或許他們口才不如使徒,但至終卻大有果效,因為他們與使徒的人數比是10,000:1,向世人傳福音的責任落在信徒身上,不限神職人員,這便是有機化的宣教特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