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說,人生已經不是贏在起跑點,而是贏在所謂的拐點(轉捩點)。
遇到關鍵時刻,最需要聆聽的是...
擁有九項全球專利、發表超過30 篇論文,有「手機中文化之父」封號的孔毅老師,曾任跨國企業高階經理人,在資訊與通訊業皆具有多年實戰經驗。《共享觀點》特別與孔毅老師合作,將他豐富的職場與人生經驗,藉由節目與大家分享。本系列談到人生贏在拐點應具備的「扭轉五力」—眼力、魅力、動力、魄力、德力。
看見願景和異象的眼力
在這五力中,首要發展的應該是眼力。在夢想中必須先看到核心和全貌,有了看見才能開始行動去達到目標。然而,要如何訓練「看」的能力?
直覺性 大部分在職場或執行某些事的過程中,所獲得的資訊不一定很完整,有時等收集到較完整的資訊,早就錯過時機。因此,一定要在有限的資訊中,很快抓到關鍵性的重點。
關聯性( 旁通性) 除了掌握重點之外,一定要想到觸類旁通的關聯性,如何整合周圍相關資源來面對和解決問題。
整體性 很多事情不能只看一個點,要注重全面。例如在公司內,也許業務和財務的思維就截然不同。每個不同的意見和想法都需要考量,以整體性為出發才不致以偏概全。
預見性 你的眼光能否看得夠遠?能否預見未來的景況如何?這是需要被訓練的。
在訓練眼力時,問對問題相當重要也值得學習。一旦問對問題,不論是在搜尋資料或自我訓練上,必定會有不一樣的面向。很多時候,往往你沒有問的問題,才是你真正需要的答案,這是我們生活中常有的盲點。
你「看」見什麼?
另外,在培育自己的願景和異象時,一定要有「我有可能是錯的」這種思維,若能多聆聽並連結不同的
聲音,才可能從「部分」走向「全貌」。
哈佛大學曾經花了25 年作過一個研究,訪問學經歷、智商、家庭背景都相仿的一群年輕人,研究結果發現,27% 未定目標的人大多活在經濟困窘、怨天尤人的生活中;60% 有著模糊目標的人生活都近乎平淡,處於社會的中下階層;10% 有訂出清晰的短期目標者,大多位於社會的中高階層;3% 有清晰的長期目標者,大多已成為社會的佼佼者。
這項研究充分表達出「眼力」在夢想中的重要性,一個人是否「看」到他將來想往哪裡去,並思考如何達到目標,還要加上行動才能完成。
區分原則與木桶原理
孔毅老師在其著作《贏在扭轉力》提到「區分原則」與「木桶原理」。前者是呼應愛迪生說「天才是1% 的靈感+99% 的汗水」;人要先找出與別人不同的1%,將99% 的力量用在這1% 上。這打破過去很多人誤以為只要狠拚、狂拚,不斷努力就會成功。但如果沒有找到那與人不同的1%,再多的努力可能都是白費的。「木桶原理」是指一個木桶能裝多少水,取決於最短的木板高度,也就是注重事情的廣面。因此,一開始的努力要先求精( 區分原則) 而不求廣( 木桶原理),因為先營造個人特色,等發展到進入管理或領導階段時,就必須往更大更廣的面向作考量。所以,走夢想的路要從專才發展到通才,才比較正確和容易達到目標。
不過,有的人很可能一輩子守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中,未必會跨足到管理領導這廣大的層面,因此必須留意,並且應該要看重使命更甚於成就。台灣社會常有「一窩蜂」的現象,迷失在所謂的成功應該是五子登科,或者是要有權勢地位,但更多時候我們要跳脫這種迷思,回想神給我們的命定。
基督徒如何面對致個變化快速的時代,重點是對神的信心必須成為我們看事情的眼力。眼力是一種能看見願景和異象的能力,人總是因為看見而相信,但對基督徒而言,是相信神,擁有正確的信念,就能看見未來的願景和異象。「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,不是憑著眼見。」( 林後五7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