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每個人的人生劇本中,我們都會因著自我形象和內在導航系統,不自覺地往前走,有些路與教育、認知和學習無關,卻會產生根深蒂固的觀念影響我們。
人生劇本對我們的影響
巽正牧師提到自己的人生中,有一種不歸屬感,似乎與他從小成為小留學生有關。他在美國期間,幾乎每兩年就搬遷到一個新的地方,覺得自己非常能夠適應新的生活。他在十五歲時第一次經歷單戀狀態下的失戀,那個晚上他嚎啕大哭,身旁有人想安慰卻沒甚麼作用,因此,他在當下心中產生兩個信念:1. 不要成為別人的負擔。2. 沒有人真正懂你。從此他將自己的心封閉起來,外表上可以坦然與人互動,卻沒有人能走進他的心。從那天起,孤單成為他的好朋友,很長一段時間與孤單為伍,已經到了無法放下的地步。
文華牧師一直認為自己必須非常有成就,人生才有價值。因著這個信念,他在生活中不斷地想往成功方向邁進。一次講道、一個服事或活動結束後,他總是不滿足,不論回應有多好,他都會在其中挑剔自己。而且一件事結束後,往往又急著往下一個目標努力。他認為這是一種追求卓越的象徵,人生本來就應該如此,才活得有意義。直到他自己的身體出了狀況,後來才發現因為自己的完美指標,以至於身體不得不提醒他,人生腳步必須重新調整。
真正的自由
很多人都有自己一套成功哲學,但真的達到目標後,那個成功卻未必能定義出自己是誰。聖經上說:「人若賺得全世界,賠上自己的生命,有甚麼益處呢?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?」( 太十六26) 這個生命包含著喜樂、家庭和很多人生所擁有的事物。在每個人一生的旅程中,有時計畫要達到十個目標,但最後只有達到五個,如果是與夥伴或家人一起完成目標,就算只有五個也該開心,因為重點是一起完成,而非個人在美夢成真的天際翱翔;前者遠比後者得到的滿足要更多。
「願一切事奉雕刻的偶像,靠虛無之神自誇的,都蒙羞愧」( 詩九十七7) 另外在以賽亞書四十二和四十四章也提到,鑄造雕刻偶像的人都要蒙羞。這幾節經文告訴我們,偶像與羞愧緊緊相連。如果我們在生活中過於追求或喜好一個事物,那可能成為我們的偶像,而甚麼時候我們與偶像有連結,甚麼時候我們就會產生羞愧。反之,當我們放下自以為的卓越或美好,很可能就是我們得自由的時刻。
每個人的人生中,都不自覺接受一些對我們無益的劇本,甚至是謊言,影響了我們的思維、方向,有時很長一段時間,這個影響逐漸加深。這些謊言會成為我們的核心信念,建構錯誤的自我形象,當我們來到神面前,讓祂為我們揭穿這些生命中的謊言,就能得著真正的自由,走進祂為我們精心安排的人生劇本。
(本文整理自共享觀點〈從謊言中走出來〉)
想知道巽正牧師和文華牧師是怎麼走出謊言的嗎?請觀看完整節目內容👇👇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