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輕人真的都是「草莓族」、「水蜜桃族」,軟弱又只重視自我?下一代如何才能成為國家未來的主人翁?
在華人文化或亞洲人文化裡,或多或少都還有對上一代的尊榮,不管是否只是表面順服,或是內心真正的降服。在這兩種文化中較缺乏的,常常是上一代對下一代的尊榮,或是更進一步地說,其實下一代常常要的不是尊榮,乃是因為下一代在衝勁、理想裡,很多時候,他們想要的是「被成全」。
反觀在美國文化中,很多年輕人在二十幾歲甚至十幾歲的年紀就出來創業了,例如臉書創辦人祖克柏,三十出頭就已成就一番大事業,因此在文化裡,他們是鼓勵年輕人勇於創業的。
地業與人 孰重孰輕
我們思想士師記第二章,這是聖經裡最大的悲劇之一,士師記第二章第7節裡面這樣講:「約書亞在世和約書亞死後,那些見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大事的長老還在的時候,百姓都事奉耶和華。」當時以色列人都得到地業了,他們進到應許之地去,每一個支派都得到他們的產業,在約書亞還活著的時候還有約書亞死了之後,那些看過耶和華所行的大事的長老還活著的時候,人們都事奉耶和華。
約書亞在110歲時死去,被葬在他的地業中。約書亞的世代過去了,這些長老的世代過去了,後來世代的這些以色列人不認識神,就偏離神開始去事奉巴力,這是最悲哀的一件事情,以色列人有了地業、產業,但是卻失去下一代。
很多父母一生致力於賺錢、創業作生意、置產,都是為了留給孩子。可是最後很多年輕人,擁有上一代留下的房子、產業,卻不懂得珍惜,也迷失自我。就教會來說,在歐美有好多漂亮的教堂,但是復興卻停止了;有統計說,歐洲很多地方50%以上的人一輩子沒有去過教堂,也許社會裡還有70或80%的人宣稱自己是基督徒,但每週去教會的人卻少之又少,擁有華麗的教堂,但卻失去了下一代。
另外一段經文也值得思想。約書亞記第一章第1節到第5節中,摩西死後,耶和華曉諭約書亞提到,你要起來,要剛強壯膽不要懼怕,你腳掌所踏之地都會屬你。這段經文裡提到,當時以色列人是沒有地業的,但他們卻有剛剛興起的領袖─約書亞。
摩西的世代過去,約書亞興起。雖然沒有產業,但有了下一代就會得到產業,若有產業卻沒有下一代,最終產業也會失去。因此,有產業與下一代到底哪一個重要呢?以色列人有了產業、有了地業,但是卻失去了他們的下一代。
當我們思想這些事情時,父母們就要作個抉擇了,是要賺更多的錢還是要好好地教養我們的下一代;教會裡也要同時重視這件事情,是要開始新的建堂計畫,還是要好好建造下一代的靈命?如果可以選擇的話,我們要地業也要下一代,可是如果必須要當中選擇其一,需要求神讓我們擁有智慧作出正確的判斷。
引導投資 找尋命定
上一代成全下一代的方式,有時是用自己的思維,覺得什麼東西對下一代好,然後就叫下一代用這樣的方式走,但卻從來沒有花時間投資、認識下一代,發掘他們裡面的恩賜、才幹、能力以及夢想,以至於可以用上一代的資源去把孩子的生命引導進到他的命定裡。
在華人文化裡面常常是這樣子,我希望你當醫生、學鋼琴,因為以前我想學鋼琴沒有機會,想要當醫生沒有機會,所以就希望你能做到;在教會裡也一樣,作為一個牧師,有神給的異象跟託付,所以下面的人就是要完成牧師的異象。
耶穌在教導門徒時,祂成全門徒的方式,是「做更大的事」。十二個門徒所做的「更大的事」看起來都不一樣;是有差異性、互補性,根據他們的恩賜、才幹、能力、個性,有神放在他們裡面的那一個命定。所以某種程度當我們講「成全」時,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需要認識下一代,要從神的眼光去欣賞他們,慢慢地引導他們走到神預備的命定裡。
裝備聖徒,各盡其職
有本書叫做”Dream Manager”,它是本非宗教的書,裡面講到一個管理者怎麼樣去幫助他的下屬,很重要的就是完成他們裡面的夢想,當我們在成全的時候,其實不是讓他們完成我的夢想,而是幫助他們完成他們自己的夢想。而神所設立的教會裡有五重職分,目的是為了要「裝備聖徒,各盡其職」。整個教會不是弟兄姊妹來服事牧師的異象、成就牧師的夢想,而是牧師要來服事弟兄姊妹,成就他們裡面的夢想跟異象。
其實神放下很多不同的恩賜、才幹、熱情、渴望、夢想、異象、呼召在每個人裡面,我們可不可以成全神所給他這麼獨特的一份?讓每個人都能夠被成全,而這個就是門訓者的成功,也就是教會的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