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代醫學進步,人類平均壽命延長,甚至在不久的將來,台灣將步入超高齡化社會;然而面對家庭結構的變化、醫療需求的增加,迫使許多正值事業起飛階段的青壯年,得面臨職場、家庭蠟燭兩頭燒的困窘。我們究竟該如何面對這樣的困境呢?
2018年,台灣的老年人口突破總人口的14%,正式邁進「高齡社會」,國內百歲以上的人瑞數量,也是年年倍增。然而,依據衛生署2010年的報告顯示,國人一生中的長期照護需求時段約為7.3年,換言之,台灣人民離世前,平均臥床7年、花費近300萬;為了照顧失能的家人,許多人無奈之下只能選擇暫離職場,然而這影響到的不只是照顧者的經濟,更間接波及了台灣整體的勞動力,因此高齡社會的背後,其實衍伸了許多社會議題;這當中,不乏許多民眾對長照政策似懂非懂、求助無門,甚至不曉得政府提供了什麼資源和服務。
家庭,是兩代間照護的主要場所,不論是父母養育稚兒幼女,或是兒女照顧年邁的雙親,家人間彼此照護扶持的天倫之樂,可謂人人盼望的一幅願景圖。然而現今社會日益高齡化及少子化,造成在職世代背負著極大的經濟及照護壓力,盼盡孝道之餘,卻不知自己早已不堪負荷,最終引發兩代同垮的人倫悲劇。因此兩代之間的衝突與代溝,將成為社會未來關注的重點,歐盟甚至祭出了促進代間團結的計畫,以冀達到世代團結的目標,而聖經中又是如何看待「世代」議題呢?
聖經中的擁抱
聖經中大量使用了「擁抱」這個意象,來象徵一段關係的合一;雅各和約瑟這對父子,因著手足間的嫉妒、陷害,失去了彼此的消息,然而因著上帝保守這個家族,使得雅各與約瑟在分隔兩地數十年後,得以再次見面,「約瑟套車往歌珊去,迎接他父親以色列,及至見了面,就伏在父親的頸項,哭了許久。」(創46:29)當約瑟抱著衰老的父親時,數十年的委屈與思念化作淚水,這一刻的擁抱,成了醫治約瑟的良藥,也為他帶來饒恕兄長們的力量。
因此不論在親情、友情,甚至是神與人之間,「擁抱」不僅表達了彼此之間的溫暖,更代表著彼此關係的修復。
擁抱上一代
在許多文化中,擁抱也代表著愛與接納。當我們面對下一代時,他們的天真、活潑與生命力,通常能讓我們很自然地釋出善意跟擁抱,然而在面對上一代時,我們卻容易產生代溝、衝突,甚至是認為他們僵化、頑固;因此聖經鼓勵我們,「子孫為老人的冠冕;父親是兒女的榮耀。」(箴17:6)、「你要聽從生你的父親;你母親老了,也不可藐視他。」(箴23:22)當我們在面對上一代時,用感恩取代抱怨、用尊榮取代藐視,以擁抱搭起愛的橋樑,存柔和謙卑的心彼此體諒、溝通,就能減少彼此之間的摩擦與對立,擁有一個互信與成全的兩代關係。
照顧者與受照顧者都需要資源
針對長輩的「長期照顧」工作,是一門亟需專業,且高度時間陪伴的服務,不僅要了解受照顧者的實際需要,更需要跨專業領域的護理照顧,但台灣的現況,卻常常是由無專業背景的家屬與外勞來執行照顧工作,其中的高壓與無助可想而知,事實上,照顧者與受照顧者都需要社會、國家各種資源的協助,更需要公部門、社會都一起參與,才能創造出有系統性的支持機制。
台灣政府如今在長照的政策上,有許多的方案與資源,不僅有短時數的長照據點,也有長時間的居家照顧、醫院看護。如今台灣已經進入快速老化的階段,政府與各界人士皆在努力經營、防護,創造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活圈,惟有當家屬有好的陪伴與支持,才能有源源不絕的動力,穩定地持續付出照顧心愛的人,如此,失能與失智的長輩才能有好的照顧品質,也才能站在世代和諧的根基上,建立出剛強、有愛、共榮的美好未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