聖靈在新的時代有新的作為,祂在歷史的進程中,帶領教會不斷更新、突破,教會必須打破傳統的約束。神的國度沒有偶然,必須緊緊跟隨主,而非一步登天,要順服聖靈超自然帶領,突破自我帶出行動。
初代教會在聖靈降臨後,世界開始翻天覆地的改變。當聖靈普遍降臨在每位信徒身上,一百多人的信仰團體馬上激增超過三千人。聖靈帶領教會更新、突破,但到了〈使徒行傳〉第五章,教會出現危機,包括教會腐化、軟化和僵化。但上帝繼續帶領教會突破,甚至有司提反為主殉道;逼迫帶來危機,也是轉機。之後信徒們離開耶路撒冷去各地傳道,第八章記載腓利到了撒瑪利亞,還在曠野路上帶領一位衣索比亞的太監信主,從此就將福音傳入非洲。其中最重要的記載,就是原本逼迫信徒和教會的掃羅,結果竟成為建造教會的人。
突破限制
〈使徒行傳〉第九章後半,記載彼得在呂大醫治一個癱瘓八年的男人,又在約帕使一個女信徒多加從死裡復活。彼得留在約帕期間,住在一個皮革匠西門的家。透過路加的筆,看見彼得離開耶路撒冷後不斷突破。他突破了地域的限制;醫治了一名男性和女性,代表上帝國度不在乎性別;住在皮革匠的家,因為皮革是從動物身上取下,必需時常接觸動物的屍體,這對猶太人而言是最低等的職業。但彼得的心已經改變,他竟然住在一個皮革匠的家,因此,職業觀也在改變。聖靈降臨教會後,教會能從傳統思想中更新。
「又次日,他們進入該撒利亞,哥尼流已經請了他的親屬密友等候他們。彼得一進去,哥尼流就迎接他,俯伏在他腳前拜他。彼得卻拉他,說:『你起來,我也是人。』彼得和他說著話進去,見有好些人在那裡聚集,就對他們說:『你們知道,猶太人和別國的人親近來往本是不合例的,但上帝已經指示我,無論甚麼人都不可看作俗而不潔淨的。所以我被請的時候,就不推辭而來。現在請問:你們叫我來有甚麼意思呢?』」(徒十24-29)
該撒利亞有一個敬虔的羅馬軍官叫哥尼流。異象中,他看見天使要他派人去找彼得。同一時間,彼得也看見異象,有一塊很大的布,從天上垂下來,當中充滿飛禽、昆蟲和走獸。〈利未記〉第十一章記載許多猶太人吃東西的規定。彼得自小就接受這種教導,在猶太人的傳統中,這些是污穢不潔的東西,絕不能入口。但有聲音開口叫彼得吃,彼得拒絕。第二次那聲音對他說:「神所潔淨的,你不可以當作俗物。」(徒十15)這些東西一共垂下來三次,隨即就被收回天上去了!
從傳統思想中革新
彼得在這裡遇到一個新的挑戰,因摩西寫下〈利未記〉,規定哪些是不可吃的東西。但現在有一個聲音告訴彼得,而且發出這聲音的人超越摩西。摩西寫〈利未記〉十一章時,上帝定義了何謂不潔淨的東西。既然上帝能定義,祂也有權利收回。異象的目的是讓大家明白,上帝在摩西的世代大大使用摩西,但到了使徒的世代,上帝也可大大使用彼得,有更新的作法。面對不同的環境,社會價值評量不同,彼得必須在他的事工中有所突破。食物只是一個橋樑,重點是利用這個來幫助彼得,從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中突破。
當彼得還在思想異象究竟有何意義時,哥尼流派來的人已在門外。聖靈要彼得跟他們去,不要疑惑,因為是神差遣他們來的。外邦人有不同的服裝、語言、外表,彼得一看當然知道。上帝在這裡先用食物作為教材,讓彼得明白不要再死守傳統,因為接下來有一件大事要發生,讓他先有心理準備。
彼得是一個帶動改革的人,但傳統約束使得他裹足不前,於是上帝必須藉由猶太人對食物牢不可破的規定,引發他的思想革新。上帝讓彼得看見,只要上帝認為潔淨,就不可視為污穢。福音進入外邦人中,不只要突破地域、性別、職業、食物的限制,更重要是民族傳統。猶太人非常看重血統,他們知道自己是上帝的選民,這種態度使得他們與外邦人有非常大的隔閡。
順服聖靈的帶領
彼得一進到哥尼流的家,很多人已聚集在一起。按照猶太人的規矩,不許與外邦人密切來往,更不可能進他們家。但上帝已經指示彼得,不可以把任何人當作不潔淨。這是跨時代的更新與革命,這個千古以來的禁令,在這件事上有了新的突破。不同的群體來到教會不是帶來分裂,而是帶來豐富。
這段記載有一個關鍵, 就是人的順服。若沒有哥尼流和彼得的順服與配合,就沒有後面的事情發生。上帝和子民之間的配合,就會看見上帝永恆的心意。彼得有多次與神交往的神聖時刻(Sacred Moment),求主也給我們這樣的機會,承受上帝給我們的改變。
千里始於一步,不要把傳統變成包袱。傳統有美好的部分,但隨著時空轉變,心意要更新而變化,順服聖靈超然帶領,並且要帶出行動,堅持到底,使上帝永恆心意更加彰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