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驗,你順服神的感動勇往直前,前方卻出現重重阻礙,接著你打退堂鼓或者走上錯誤的路。你會問自己到底怎麼了?為什麼沒辦法堅持神的路線?
可曾想過,被稱作「信心之父」的亞伯拉罕,也有信心軟弱的時候。當他帶著呼召到了迦南,本該是個美好的開始,沒想到一個饑荒就讓他亂了手腳。亞伯拉罕沒有尋求神,反而是帶著全家搬到埃及,這個決定也為他帶來一連串麻煩。
定睛環境,信心會崩塌
離家前往未知的地方需要很大的勇氣,神以七個無條件的應許要亞伯拉罕放心。這些應許相當不得了:「我必叫你成為大國,我必賜福給你,叫你的名為大,你也要叫別人得福。為你祝福的,我必賜福於他;那咒詛你的,我必咒詛他。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。」(創12:2-3)多麼全備的應許啊!即使如此,他還是偏離了神的心意。
首先,亞伯拉罕因著饑荒,離開上帝沒有要他離開的地方;再來,他要妻子撒萊隱瞞他們之間的夫妻關係,好讓自己的性命得以保全。他的信心被恐懼取代,忘記上帝會賜福給他。他定睛在環境,過於定睛上帝,這是錯誤的開始。合理的狀況要順服很簡單,意外出現的時候就容易開始猶豫。你注意的是環境還是上帝?外界瞬息萬變,但是在這樣的變動中,上帝掌握一切。
倚靠自己,路線會偏移
其實,亞伯拉罕的決定並非不能理解。他有家人、奴僕和牲畜要照顧,先到埃及避難再來順服神,聽來很合理,只可惜合理的事並不都是對的。上帝怎麼會不知道亞伯拉罕會遇上饑荒?祂當然知道。祂的呼召不是要確保我們走在順利的路上,而是要我們學習在情況變糟的時候倚靠祂。
理智沒有錯,但理智沒辦法幫我們解決所有困難,反而讓我們更習慣靠自己。神的法則和作為經常超越人的理智,我們的腦袋無法用邏輯分析神的計畫,當人試圖這樣做,就會偏離神的路線。
陷入困境,屈膝尋求上帝
那麼,如果亞伯拉罕不該因為饑荒就離開,他應該怎麼做?答案很簡單,亞伯拉罕也做過,如他曾經兩次築壇──屈膝跪下,單單尋求上帝。「…他在那裡又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,求告耶和華的名。」(創12:8)
從家鄉吾珥到迦南,亞伯拉罕的心境有很大的轉變。起初,他每到一個地方,第一件事就是築壇獻祭,因為他清楚是上帝在帶領他的生命,他腳掌所踏之地,都是神賜福的產業。然而,當他遭遇飢荒,全家可能會挨餓的恐懼動搖了他的信心,他竟想不到其他辦法,一個決定就是「先走再說」。
其實,亞伯拉罕大可第三次築壇,專注在上帝的應許,做出信心的決定:相信神呼召他到迦南,就會為他和他全家人負責,即使情況看起來很糟。從亞伯拉罕身上可以看見,當人忘記上帝「必定供應」的屬性,就會慌忙決策,很快就會出問題。
生命中的顛簸,幫助我們操練全然信靠的功課。出於信心的決定,一定會帶來上帝的回應。
(本文摘自查爾斯.史丹利牧師〈信心的抉擇〉信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