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些人成長在不斷的破碎與傷害裡,生活充滿了混亂,可是當一切都很順利的時候,他會突然不知道如何自處,反而好像要製造更多傷害和紛爭,好讓他覺得回到「平常的」一般狀態。
過猶不及的情緒
有些人成長在不斷的破碎與傷害裡,生活充滿了混亂,可是當一切都很順利的時候,他會突然不知道如何自處,反而好像要製造更多傷害和紛爭,好讓他覺得回到「平常的」一般狀態。
我們教養孩童的時候,假設孩子跌倒了,我們大人會直接教導他,應該從這個經驗中學習教訓,知道怎麼樣避免再次跌倒或受傷,但是我們很少去處理他產生的受傷情感,或者憤怒的情緒。其實父母親不處理不代表不關心,只是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大人自己也不知道要怎來處理情感。
為何憤怒會使人上癮
情緒的反應一定有原因,一定有某種行為導致情緒反應。例如家裡的小狗死了,我們就會悲傷;或是有人撞到我們或插隊,就會讓我們生氣。情緒感受沒有對錯,只有正面和負面的差別,不能忽視我們的情緒,但也不要受情緒控制。
憤怒是對痛苦的自然反應,主要以兩種基本方式幫助我們因應外界狀況,一是讓我們產生身體反應。憤怒會使人變得亢奮,身體釋放化學物質例如安多酚和腎上腺素,讓人精力充沛,渾身是勁,但長期處於憤怒狀態會造成負面影響,因為身體與大腦透過憤怒釋放的化學物質會使人上癮。
憤怒也會使我們轉移注意力,忽略身體和情緒上的痛苦。突發的憤怒使人身體麻木,感受不到身體的疼痛。有時候我們遭遇創傷事件,沒有經過處理,然後我們就相信了謊言,久了成為內在誓言,以至於我們常年被憤怒根源影響。憤怒有時跟酗酒、吸毒成癮狀況類似,有著上癮的因子。長久累積猛烈的怒氣對身體健康是很大的威脅。
檢核自己的情緒表達是否恰當
以下清單,幫助我們檢核自己的情緒表達恰當嗎?想想下列幾句話,看哪一點符合你:
- 我傾向掩飾自己的軟弱
傷害、悲傷等事件,會讓人覺得無力。經歷痛苦時會有無力感,憤怒卻讓人覺得有力量,因為體內的化學物質,讓人覺得好像充滿力量,所以有時人們會用憤怒掩飾軟弱。
- 我很難表達負面情緒,尤其是憤怒
有些家庭告訴孩子,生氣就是壞小孩,所以不應該生氣,卻沒教導孩子表達憤怒的適當方式,以致於他們對憤怒感到羞愧。
- 我沒有犯錯的空間,因此會過度謹慎
- 我的恐懼會透過惡夢表現
有的人因為幼時無法自由表達,有著無法討論的事,會轉為惡夢呈現,或者經常做同一個夢,透過夢境發洩恐懼與憤怒。
- 有潛在的恐懼和羞愧感
可能是感覺得到一些特定的感受,但不甚明白其原因
- 我多半時間在偽裝我的情緒和角色
- 當我嘗試與別人分享,我的想法和感受,卻常被藐視和批評
有時是因為父母不懂如何幫助孩子表達他們真實的感受,讓孩子畏懼說出真實想法與感覺。
- 我常覺得被誤解
- 怒氣總在我料想不到時發作
對芝麻小事過度反應,這是不健康的情緒狀態。例如,曾有個人小時候曾因為在床上跳,他父親進來房間狠狠地教訓他一頓,但其實他從來不知道不可以在床上跳。他父親說:「你應該知道不准這麼做!」於是在盛怒之下嚴厲地管教他,狠狠揍他一頓。這是反應過度,只要是小孩都喜歡在床上跳來跳去,他的父親反應過度了。
- 我怕說出真相會被拒絕
其實不少人都能感受到這點,覺得講出真相就會不被歡迎,會遭到拒絕。
- 我經常覺得自己很無助
- 我的世界似乎被過度不真實的感覺所控制
當我們不認識自己,沒有接受我們的本相,就會覺得人生是一場謊言,或覺得不真實。
辨認憤怒類型
新約聖經清楚指出應當如何表達怒氣。以弗所書4:26「生氣卻不要犯罪;含怒不可到日落。」其中的怒這個字,「怒氣(wrath)」希臘原文是orgidzo,這字雖語氣強烈,但是指的是慢慢出現,也慢慢退去的怒氣。因為它是思考過後的憤怒表達方式。詩篇4:4「你們生氣,卻不可犯罪;在床上的時候,你們要在心裡思想,並且要安靜。」這節經文是指,當你開始覺得要生氣了,就先走開,思考一下、默想一下,跟主談一談。先花些時間處理你的感受,不要立即做出反應。保羅在以弗所書這裡,就是引用詩篇所說的怒氣。有一句經文說,「言語暴戾,觸動怒氣」憤怒會引發更大的憤怒,一發不可收拾,終至引起傷害。
加拉太書5:19-20「肉體所行的都是顯而易見的,就如淫亂、污穢、邪蕩、 拜偶像、行邪術、仇恨、爭競、忌恨、忿怒、自私、分黨、結派…」這裡的忿怒保羅用的字是thumos,描述狂怒、暴怒,屬於激動的怒氣,來得快、去得也快,比較像爆發出來的怒氣,突然出現、很快消失。相較於經過思考的orgidzo,它是不經思考的暴怒。
以弗所書4:31提到要除掉一切惱恨(thumos),以及忿怒(orgidzo)。有些怒氣的表達,是為了應付痛苦,有時卻是thumos,突然發出,是過度的反應,原因是長期積壓怨恨或苦毒。能夠處理的怒氣,必須是orgidzo,生氣(orgidzo)卻不犯罪,然後就把怒氣除掉。換言之,orgidzo展現出深思的一面,怒氣應該要如此。一開始就不該有暴怒(thumos)。
求主幫助我們辨認怒氣的類型,用正確、健康的方式處理我們的情緒,不落入憤怒情緒的循環中,也能合宜地表現情緒,適當地除去心中的憤怒,讓我們一同竭力以健康沉著的情緒面對各種不同狀況。
完整課程內容請至【勝過憤怒II - 為著關係而被造、情緒和感覺】觀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