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願饒恕,心懷苦毒,會給自己帶來沉重負擔及身心靈的傷害!傷害我們的人無法補償我們,唯有神能醫治並彌補我們受的傷害...

(本文摘自喬依絲邁爾牧師《饒恕》)
觀看更多【豐盛人生】系列影片
饒恕不是為了對方,而是為了自己
你知道「馬鈴薯實驗」嗎?一位大學老師,在課堂中請學生需將不願饒恕之人的名字,寫在馬鈴薯上放入塑膠袋中,並且隨身攜帶。這袋子隨著時間變得越來越重,馬鈴薯逐漸腐爛,成為噁心的黏液。這正是我們內心不饒恕的生動寫照。饒恕不是為了對方,而是為了自己。當我們拒絕饒恕,就像是背負一袋沉重的馬鈴薯,隨身攜帶這沉重的負擔,不僅消耗我們的精力,更會隨著時間而腐爛,變成精神和情感上的毒素。
耶穌在馬太福音18章說我們應當饒恕「七十個七次」,意味著饒恕應是持續不斷的行為。我們常擔心:若不斷饒恕,對方會否認為可以繼續傷害我們?饒恕並不代表不質問對方或不表達自己的感受,而是選擇放下怨恨,不讓對方的惡行毀了我們的人生。當你饒恕他人,就是將他們交在神的手中,神說祂會為我們伸冤。
因為被饒恕,所以可以饒恕
耶穌講述的恩典與饒恕比喻發人深省。一個欠主人一千萬銀子的僕人,因無法償還而懇求寬容。主人動了慈心,免了他的債。然而,這僕人卻不肯饒恕欠他十兩銀子的同伴,反而將他下在監裡。主人因此大怒,將他交給掌刑的。
這個比喻提醒我們,當我們試圖讓傷害我們的人「付出代價」時,我們往往是在向無法償還的人討債。他們奪走的——無論是童年、純真或信任——都無法還給我們。但神能夠加倍償還我們失去的一切,使我們的後半生比早年更加豐盛。
神赦免我們的次數遠超過我們一生需要饒恕他人的總和。若將別人對我們的傷害加總,遠不及我們得罪神的行為。然而神仍派耶穌來替我們償債,使我們從罪中得釋放。耶穌告誡我們:「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裡饒恕你的弟兄,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。」
饒恕讓你走進神心意
饒恕是基督信仰的核心原則之一。若想活出神為我們預備的人生,就必須饒恕傷害過我們的人。越早饒恕,就越容易放下。聖經彼得前書5章8-9節教導我們要抵擋魔鬼。當我們任由負面事件在心中縈繞,不斷思想、反覆提起,那些毒根就會越深,越難除掉。
在馬可福音11章22-26節中,耶穌教導關於信心與禱告的力量:「凡你們禱告祈求的,無論是什麼,只要信是得著的,就必得著。」然而,緊接著耶穌加上一個重要條件:「你們站著禱告的時候,若想起有人得罪你們,就當饒恕他。」這清楚表明饒恕與我們禱告的功效密切相關。
在愛斯基摩語中,「饒恕」被翻譯為「無法再想那件事」。這正是真正饒恕的本質——不再記念,不再提起,放下過去。如同神不記念我們的罪,「東離西有多遠,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」,我們也應當如此對待他人。神的性情是「有憐憫有恩典,不輕易發怒,並有豐盛的慈愛和誠實」(出埃及記34:6)。若我們都效法這種性情,世界就不會充斥暴力、動亂、仇恨和苦毒。
我們為何應當饒恕?最重要的原因不僅是為了讓自己得益處,而是因為這是神的命令。我們要相信神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使我們得益處。每天早晨,我們可以自問:「主啊,我是否對誰感到憤怒?因我不想讓魔鬼破壞祢為我安排的美好人生。」
放下那袋腐爛的馬鈴薯,放下苦毒、仇恨與不饒恕。當我們這樣做,不僅能釋放自己,更能活出神所期望的豐盛生命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