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對職場派系鬥爭,是否該選邊站?當公司內部有許多不同聲音時,基督徒如何為神作鹽作光,發揮影響力?

不論在任何世代,團體、公司、企業或學校都會有所謂的派系文化。這其實是一種人性的表徵,在友誼的凝聚過程中,漸漸會形成排他性,加入者就成為「自己人」,在圈外的就是「非我族類」。
「貼標籤」文化
《聖經》中,保羅也提醒哥林多教會的信徒,不要分門別類(參哥林多前書1:12);另外他也在〈腓立比書〉提到不可結黨。現今的教會生態,亦有「福音派」、「靈恩派」等分別,但其實我們不應該為別人或自己貼上標籤。
天國的文化應該是,我可以在某人或某團體背後說他們的好話,稱許他們的所為,而非如同世人,以談八卦的心,批評論斷別人或團體的不是。
想要在與別人的互動中營造甚麼氛圍,或刻意避免不好的模式,這都是可以做選擇的。我們應該學習從更高的角度來看互動關係,例如可以跟A或B分別成為好朋友,但自己卻不受牽制於其中。
選邊站或押寶心態
我們的文化常形成一種被迫「選邊站」的情況,但基督徒可以不選邊,只要在經營關係時多點細膩和敏銳。選邊站的心態有點類似「押寶」,將賭注押在哪一方才會對自己有利?《聖經》〈以斯帖記〉提到哈曼權大勢大,當時依附他與末底改對抗者,到最後也都與他一同傾倒。這種情況就像華人所說的「風水輪流轉」,但如果我們的心與神對齊,就不會有所謂選錯邊的情況發生。
曾流行一時的「WWJD」腕帶, 是 “What would Jesus do?”(耶穌會怎麼做?)的縮寫,這句話可以成為我們做決定的原則。耶穌在世與人的互動也沒有一定準則,但祂不受限於任何權勢。基督徒應該要效法耶穌,看重主所看重的,而非受事情或人所動搖。
與其在關係中為選邊站的事苦惱,更積極的是要在自己的職場位份上,活得更卓越。如果我們是個有能力且卓越的人,任何團體都會爭相要你加入。然而,在卓越的標準下,如果以公司的利益為考量,遇到問題時就能更超然面對,針對事而非針對人來尋求解決途徑。
忠於神的呼召
我們是天父的代言人,是神呼召我們進入不同的職場,所以我們必須回到原點思考, 神有何心意? 基本上,神愛世人是不變的真理,要如何去表彰神如此寬廣的愛,才不會錯解祂美好的心意。面對職場文化時,不只是要保護自己、忠於公司,更應該忠於神的呼召。
在派系文化中,人最想找的其實是安全感,但安全感應該植基於我們對神的信任,所以要學習跨越對人的依賴,轉而倚靠神。
保羅.史蒂文斯說:「驕傲這個最致命的毒蛇,總是躲在又高又長的草叢中,隨時準備好去咬那些自認為比別人更高一等的人。」很多基督徒創業家想找人的條件會是:1. 低自我意識 2. 以別人為中心。這種人並非自卑,而是先想到別人,不以自己為優先考量。
而基督徒企業家票選最喜歡的經文:「世人哪,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。祂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?只要你行公義,好憐憫,存謙卑的心,與你的神同行。」(彌迦書6:8)基督徒要在地上彰顯神的國度,雖然派系是群體,會有其影響力。但是當我們帶下天國的文化,心與神對齊時,相信神會給我們智慧,知道如何不受這些所影響,在信仰中為主堅定站立。
(本文摘自《共享觀點》〈職場派系該怎辦?〉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