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道書十一章10節中說:「因為一生的開端和幼年之時,都是虛空的。」葉光明牧師提到,當初聖經剛翻譯出來時,「虛空」這個詞是指空虛、沒意義、不重要的意思,因此童年、少年、青年和老年間沒有差別,其實都是虛空。因此,我們不必花太多時間強調世代間的差別,反而應該去觀察人與人之間的共同點。我們可以從四個角度:忠誠、友誼、承諾與渴望成功,來和他人與自己的人生對話。以下讓我們從葉光明牧師的講章中,一一的來了解。

忠誠
「忠誠」是聖經上的觀念。我們所說的「信心」,有時翻成「忠誠」反而比較貼切。在希伯來文舊約和希臘文新約中,「信心」一詞也有「忠心」的含意,所以不忠心的人不算是有信心的人。
很多人以為信心就是指相信一堆道理。我們相信什麼當然很重要,但是信心卻不止這樣,信心是指「徹底相信一個人,並忠於一個人」。
使徒保羅在監獄中等待判決時,他可能會被處死,但他卻說:「因為知道我所信的是誰,也深信祂能保全我所交付祂的,直到那日。」(提後1:12b)他並非說我知道我所信的「是什麼」,而是說我所信的「是誰」,這兩句話是大不相同的。
說有信心卻不相信耶穌,就不是聖經所指的信心。青少年和兒童有時候比年長者更忠心,因為小孩子或許只曉得自己的媽媽、爸爸,以及朋友等等,他們的生活沒那麼複雜,反而更能夠相信與忠心。
友誼
所有人都渴望與人建立親密的友誼。現代社會的一大悲劇是人際之間的情誼,包括愛情、友情瓦解了,然而這一切的起因,卻在於我們的家庭結構早已開始瓦解了,不少人活得像孤島般,完全與人脫節,他們不知道有真正的朋友是什麼滋味。而友誼是基督教信仰的一部分,透過真心與人交往相處,我們將重拾起這個美好的特質。
承諾
葉光明牧師以自己的經驗提及,年長者不太容易委身,那是因為年紀越大,背負的包袱越大;年輕人反而較容易委身,因為並沒有背負太多的包袱。
而有些人長期被問題困擾,不管做什麼事都不順利,儘管口裡相信,卻始終得不到信心的果效,其中最常見的原因,則是他們並沒有真正地向耶穌委身。
無法對耶穌作委身的承諾,就不能作真正的基督徒。耶穌要求我們絕對地忠誠,而且毫無保留;只要照著祂的吩咐去做,恩典就會降臨。
渴望成功
葉光明牧師過去也曾因哲學家的經歷而獲得世界的認可,但在愈鑽研之後,才發現自己常常是在一些冗長的哲學句子中執著,有時只有一句話而已,卻解釋了兩頁還不見結果;而《聖經》最叫他佩服的,是既簡單,又很實際。聖經不會把事情弄複雜,這使他從中尋獲成功的祕訣,正如約翰壹書二章17節所說的:「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,惟獨遵行神旨意的,是永遠常存。」
「世界」,是指不順服耶穌公義的王權。若試著向那些執著理念,或很有道德的人,提出向耶穌毫無保留的委身時,極有可能會出現叛逆的本性,他們並不願完全的順服在耶穌的權柄之下。
凡是反對耶穌權柄的體制,都有會消失的一天,正如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,惟獨遵行神旨意的將永遠常存,因為神的旨意不會改變,是永恆的,不被阻撓的。當我們順服神時,就會像祂的旨意一樣,不會改變,也不會被阻撓。
人人都渴望成功,但成功的祕訣就是找到神對你人生的旨意,然後委身順服於這個旨意。
不管你是哪個世代的人,比起強調我們之間的差異,不如在這些我們的渴望和需要上,彼此敞開、一起對焦連結於主吧。當我們願意彼此傾聽、了解原來我們擁有共同的需要和渴望,而彼此幫助、向彼此、向主委身,才能真正跨越所謂的「代溝」,兩代同行、與主同行。
(本文編輯整理自「葉光明講座」〈代溝〉)
